北京大学张文雄教授受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
(通讯员 梅沛锋 程然) 应我校邀请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北京大学张文雄教授于2025年5月14日来我校交流访问,并在大化工楼610报告厅与学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,报告会由化环学院董志兵教授和副院长黎俊波教授共同主持。
张文雄教授以《稀土杂环化学:键性调控驱动高值化》为题进行学术报告。报告中,张教授着重强调稀土作为我国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,在基础科研与实际应用层面均占据关键地位。他以自身科研经历为脉络,分享开展稀土杂环研究时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探索历程。通过系统阐述合成稀土杂环化合物的反应路径探索、严谨的机理研究及验证过程,揭示稀土杂环化合物独特的结构特征与多元反应模式。从稀土杂环对白磷的高效活化,到非平面方向性的创新发现,再到稀土杂环戊二烯与苯环的特殊的复分解反应,一系列研究成果展现出稀土杂环化学的无限潜力。
互动环节,他结合实例细致答疑,并立足行业趋势对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性展望。此次报告内容丰富,起到了给与会师生开拓视野、启发思维的良好作用,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交流成果。
专家简介:
张文雄,湖南宁乡人,现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;1999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;2003年1月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(导师:宋礼成院士);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(2002-2004年,导师:席振峰院士)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(2004-2007年,导师:侯召民教授)做博士后研究;2007-2020年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所工作,历任副教授(2007年)、教授(2016年)、博雅特聘教授(2018年),博士生导师(2008年):202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无机所工作,独立PI。2015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,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1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,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(2/5)。研究兴趣涉及金属有机化学,元素有机化学,计算化学,配位化学和晶体学。一直坚持“基于机理和金属有机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”研究理念,围绕稀土金属参与的新反应化学和白磷的活化与转化,构建不同的含氮或磷杂环化合物。在Chem. Rev.,Chem. Soc. Rev.,Acc. Chem. Res.,J. Am. Chem. Soc.,Angew. Chem. Int. Ed.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申请专利15项。
(审稿:董志兵 张宗良)